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重要论述
工作动态
先锋榜样
理论文章
党史回眸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史回眸
党史回眸
《党的历史》之三十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
粉碎“四人帮”后,党中央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清查清理“四人帮”帮派体系,纠正冤假错案,调整和配备党政军各级领导班子,部署开展揭发批判“四人帮”的运动,恢复党和国家正常秩序,人民群众期盼已久的安定的政治局面开始形成。 然而,要想短期内消除十年“文化大革命”在政治上思想上造成的严重混乱,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这种混乱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兴风作浪,但也与党内长期存在的“左...
2021-04-14
《党的历史》之三十三:“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1976年1月8日,全国各族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逝世。“四人帮”发出种种禁令,竭力阻挠和污蔑群众性的悼念活动,激起全国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极大愤怒。自3月下旬起,各地群众冲破阻力,举行悼念周恩来的活动,锋芒直指“四人帮”,是全国人民反对“四人帮”倒行逆施的集中表现。 1976年7月6日,德高望重的朱德逝世。 1976年9月9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毛泽东逝世。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2021-04-11
《党的历史》之三十二:1975年的全面整顿
1975年初,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邓小平在毛泽东、周恩来支持下,全面主持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整顿。 根据毛泽东要安定团结、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指示,邓小平明确、坚定地提出要进行整顿的指导思想。他强调:全国各个方面工作都要整顿。工业、农业、商业、财贸、文教、科技、军队都要整顿,核心是党的整顿,关键是领导班子。经过整顿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敢”字当头的领导班子。要搞好安...
2021-04-10
《党的历史》之三十一:打开对外工作新局面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文化大革命”初期,外交工作受到干扰冲击。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形势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多年的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国际格局初露端倪。这为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变提供了机遇。经过多方面努力,到70年代初,我国外交工作打开新的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建交高潮。 局势转变的关键一环,是中国同美国关系的缓和。美国要尽快消除越南战争败局造成的影响...
2021-04-08
《党的历史》之三十:“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和各方面工作的艰难进展
1966年,正当我国克服了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完成经济调整任务、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发生了。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有着复杂的国际国内的社会历史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一直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帝国主义长期敌视、封锁,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苏联在中苏关系恶化后给中国施加巨大压力。这样的外部环境对党在科学判断国内政治形势、...
2021-04-08
《党的历史》之二十九: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和十年建设成就
八届十中全会以后,政治上“左”的错误虽有进一步发展,但总体上还没有对经济调整工作产生重大干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注意力,仍然放在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生产方面。从1961年到1965年,经过五年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实现了在新的基础上的协调发展;国民经济中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基本恢复正常;财政收支平衡,市场稳定,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当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的时候,在1964年底到1965年...
2021-03-29
《党的历史》之二十八:“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和政治上“...
在严重困难面前,全党上下决心认真调查研究,纠正错误,调整政策。毛泽东在1960年6月写的《十年总结》一文中说,对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要以十年时间去调查研究它。11月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要求全党用最大的努力来坚决纠正各种“左”的偏差。1961年1月,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这两件事表明...
2021-03-28
《党的历史》之二十七:“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纠“左”过程中的曲折
“大跃进”运动从1957年底开始发动,1958年全面展开。它的推行,表明党力图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它能够发动起来,反映了曾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之后求强求富的强烈渴望。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短短几年内一连串接踵而至的胜利,使得人们相信中国富强的目标可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实现。 反右派斗争之后,党中央认为,经济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
2021-03-27
《党的历史》之二十六: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出和全党整风
苏共二十大后,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弥漫着动荡不安的气氛,相继发生波兰和匈牙利事件。帝国主义乘机掀起反苏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浪潮。波匈事件对中国也有一定影响。1956年秋冬,在农村、工厂、学校都出现了一些“闹事”的情况。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急促,加上经济建设中冒进倾向的影响未能完全消除,一些社会矛盾突出起来。这样,从借鉴斯大林的错误和波匈事件的历史教训入手,总结自己的经验,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社会主义社...
2021-03-26
《党的历史》之二十五:党的八大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起来,但是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这是党面临的全新课题。 五十年代中期,国际形势也发生重大变化。国际关系中缓和趋向的出现以及世界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中国刚刚起步的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1956年2月召开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尖锐...
2021-03-25
共55条
首页
上页
1
2
3
4
5
6
下页
尾页
到第
页
跳转
©2021 肇庆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