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园青年讲西江党史 | 访千年古村 忆一代英烈


  在广东省云浮市云城区腰古镇的中南部,有一个距今已有1400年历史的古村落,名为城头村。宁静深幽的村落,曾奏起一曲时代华章;偏远曲折的道路,勾勒出一段红色历史。这座依山傍水的千年古村,因是中共云浮县委旧址以及革命烈士陈剑夫的故乡而闻名遐迩。在今年暑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肇庆学院新闻中心的党史学习实践团队来到了这里,重温那段火红的历史记忆。



旧址新修 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在中共云浮县委旧址前,一面在蓝天白云中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吸引了我们的目光。93年前,这里有一面标着斧头镰刀的红色旗帜迎风招展,无数青年志士在它的引领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8年5月,陈剑夫等人在城头村成立了中共云浮县委,开展农民运动、妇女运动、职工运动等,带领农民反对地主豪绅的压榨,并吸纳发动群众加入革命队伍,进行坚决的革命斗争。这段红色记忆也随之嵌入了这座古老村落的革命历史脉络当中。



  修缮重建后的旧址缃色墙面、黑瓦盖顶,外观朴素但又不失威严。入内可见墙壁上挂着不少展示板,有关云浮县委的历史背景、旧址情况等信息都一一在列。里间则陈列着杰出的工人运动领袖——陈剑夫的旧物旧事。



  陈剑夫1891年出生于城头村的一个贫农家庭。1920到1926年间,他参与领导了香港海员罢工、省港大罢工,为我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1926年10月,陈剑夫怀揣着革命理想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2月受组织派遣回到城头村开展秘密革命活动。他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为党组织的发展壮大作出了极大奉献。



  那一张张老照片带我们回忆起90多年前惊涛澎湃的腰鼓农会起义,也铭记着云浮大众探求和平民主富强的峥嵘史篇。功绩彪炳,光照千秋,这座饱经风霜的旧址所象征的不屈革命意志永远不灭。



铭记历史 先烈遗志永存于心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节点上,城头村继承先烈遗志,传承革命精神,用实际行动赓续革命星火。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村民们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常年如一日地对陈剑夫故居检查修缮。在村民的悉心维护下,陈剑夫的故居以完整的样貌保持至今。



  故居的二楼储物处,一缕光穿过瓦间,照亮一根细细的麻绳。为了最好的录制效果,实践队员以身做挡光板,只为了捕捉这一刻的感动。



  这根绳子看似普通,却是陈剑夫一次次躲避国民党反动派严密追捕的最好伙伴。

  时间来到1928年8月,局势变得愈发紧张。反动派勾结土豪劣绅,派出大批反动军警和民团,将城头村团团围住。在敌人放火烧村的威胁下,陈剑夫毫不犹豫挺身而出,英勇就义,时年仅37岁。

  一段令人感动的革命故事,自此被城头村的村民放在了心里。“剑夫故里,仁善城头”,如今陈剑夫已经成为了城头村自强自立、文明进取的精神象征,正可谓斯人已逝,忠魂永存。



一片丹心 弘扬烈士之志


  山城如画,岁月如歌。陈剑夫与城头村人民曾经谱写下的壮丽诗篇,村委干部陈可凡都与我们细细叙说。



  陈干部告诉我们,陈剑夫生前心系百姓,深受村民爱戴,村里朴实民风也多是受此影响。如今,陈剑夫精神已经和当地人的生活融为一体。

  而为了更好弘扬城头村革命文化和陈剑夫精神,陈干部特意加强了普通话练习,以便能向往来游客更好地陈说这段红色的故事。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来到了陈剑夫的墓碑前,怀着崇高敬意致以深切缅怀。



一方山水 承载红色基因


  “红色文化+深厚历史”让城头村既存留着传统老村的宁静悠然,也有着革命村落的红色气息。在这里,古朴小径曲径通幽,传统古建筑展露神秘奇巧,上百年的古荔、古榕沉默生长,安静的午后老人间闲话家常……古老的村落像翻不到头的地图宝藏,惊喜随处可见。



  而红色基因在城头村的传承,如润物无声的初春细雨,在点滴之间影响着村子里的每个角落。 

  我们在村落里沿循着鲜红的指示牌,四处行走,总能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激荡和冲击­­——富有创意的革命墙绘再现往昔峥嵘岁月。与时俱进的新时代标语可见村落初心不改,每个文物和古迹都自带一张“身份号码牌”……村落承载的记忆和现代化的建设巧妙地融为一体,传递出一种无声的威严。



  古老村落的静谧宁静与革命精神的激昂澎湃相互交织,汇成了独属于城头村的红色文化。实践团队行走在巷道交错间,彼时的烽火岁月仿佛再次浮现在我们眼前。在走完城头村源远流长的革命道路后,我们将继续前行在传承红色基因的道路上,汲取奋进力量,赓续百年征程!


©2021 肇庆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