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回望过去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在全国出版发行。这部专题文集,收入总书记2012年11月29日至2020年11月24日期间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文稿40篇。该书的出版发行对于广大干部群众学好党的历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结合在全党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我们推出“笔记君学党史”系列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体会。
今天,笔记君与您一起学习该书第七、八篇文章《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
(七)
“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出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一座座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巍峨矗立,光照千秋,永不褪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这篇重要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讲话中有关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内容的节录。
全文约4000字,分13小节,有对革命精神的深刻阐释,还有对在新时代更好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的重要指示。
“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
精神所在,就是血脉所在、力量所在。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许多不同时期的革命精神,强调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五位“沂蒙六姐妹”在纪念孟良崮战役胜利50周年时的合影。(资料照片)
山东临沂是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参观沂蒙精神展,听取沂蒙地区革命战争历史介绍,并会见了当地先进模范和当年支前模范后代代表。
“我一来到这里就想起了革命战争年代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总书记深情地说,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总书记强调:“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这是焦裕禄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长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
1990年,他在福州工作时,写下追思焦裕禄同志的一首词《念奴娇》,发表在《福州晚报》上。
2014年3月18日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总书记指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总书记深情地说:“生命有限,很多英雄模范人物崇高精神的形成过程也是有限的,但形成了一种宝贵精神财富,是一个永恒的定格。”强调:“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等都是共存的。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有这样的精神构成其强大精神力量,这样的精神无论时代发展到哪一步都不会过时。”
大庆油田“会战”时期召开的油田技术座谈会(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是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途径。
2016年5月25日在黑龙江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黑龙江有不少有利条件,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强调:“今天,我们仍然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引导他们发扬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
2019年5月20日,正在江西考察调研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赣州市于都县,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敬献花篮。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
在中央苏区和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就是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绝境重生,愈挫愈勇,最后取得了胜利,创造了难以置信的奇迹。
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总书记指出:“红军长征胜利,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
今天,在新长征路上,我们要战胜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重大风险挑战,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依然要靠全党全国人民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
总书记要求:“我们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要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2017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第71集团军视察。这是习近平同“王杰班”战士合影。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王杰是习近平总书记心目中的英雄。
2017年12月13日,总书记来到第71集团军某旅,首先看望了王杰同志生前所在连官兵。连队荣誉室,陈列着王杰生平事迹展览。总书记边走边看,不时驻足凝视。
在介绍王杰正确对待荣誉和进步的展板前,总书记深有感触地说,王杰“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这“三不伸手”是一面镜子,共产党员都要好好照照这面镜子。
在详细了解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事迹后,总书记动情地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血性胆魄的生动写照,要成为革命军人的座右铭。
总书记强调指出:“王杰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学习践行王杰精神,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抚顺是雷锋的第二故乡,也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
2018年9月28日,正在辽宁省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乘车前往抚顺。在这里,总书记向雷锋墓敬献花篮并参观雷锋纪念馆。
总书记说:“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强调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2017年12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斌 摄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2020年4月23日在陕西考察时,总书记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强调:“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
总书记特别谈到了政治生态问题,指出:毛主席当年概括了延安的“十个没有”。“延安作风”和“西安作风”的巨大反差让许多民主人士感叹:“中国的希望在延安”。他强调,“要用延安精神净化政治生态”。
这是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王家峪村的八路军总部旧址。(新华社记者 柴婷2021年1月27日摄)
山西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是抗日战争主战场之一。
2020年5月12日在山西考察时,总书记指出,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都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以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为山西发展提供精神力量。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前排右二),“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前排左二)、张定宇(前排右一)、陈薇(前排左一)颁授勋章奖章。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
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总书记对伟大抗疫精神作出了科学阐释,指出:“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要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必须实事求是、真抓实干。
2020年6月10日在宁夏考察时,总书记指出,要发扬毛主席在《清平乐·六盘山》中所抒发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强调“要紧密结合实际,以行之有效的举措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创造性开展工作。要把造福人民作为最重要的政绩,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2020年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是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代表颁发荣誉证书。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不惰者,众善之师也。”
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2020年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总书记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在我国这样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多么伟大、多么不易!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向全党提出要求:“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八)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去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就是要宣示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这篇重要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至2020年8月期间讲话中有关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内容的节录。
全文约1400字,分10小节,有对陕甘宁、鄂豫皖苏区、山东、广西、安徽等革命老区红色事迹的回忆,也有关心老区和老区人民的拳拳深情。
“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新中国诞生而浴血奋战的烈士英雄,不能忘记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区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溢于言表。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深情回忆了山东、陕甘宁、广西、鄂豫皖苏区、安徽等革命老区的光辉事迹,强调“我们永远不要忘记老区,永远不要忘记老区人民,要一如既往支持老区建设,关心老红军、‘五老’同志和军烈属的生活,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请他们言传身教,确保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薪火相传。”
2021年3月18日,小小红色讲解员在位于烈士陵园中央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前,学生们在学习讲解知识的同时也接受红色教育。新华社记者杨文 摄
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传统。
2013年11月28日在山东考察工作时,总书记再次强调了沂蒙精神的重要意义: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要求大家“发扬光荣传统,总结实践经验,把党的建设抓得更扎实、更有效。”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图为2019年5月5日拍摄的延安市南河河道(新华社记者 刘潇/摄);右图为1983年12月26日拍摄的延安市南河河道(资料照片)。
陕甘宁革命老区,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2015年2月13日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总书记深刻阐明了陕甘宁革命老区的历史地位,指出,老区“作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是党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党带领人民军队奔赴抗日前线、走向新中国的出发点。党中央在这里十三个春秋,以延安为中心领导全国革命,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了革命力量大发展,领导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书记强调:“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2015年2月13日至16日春节前夕赴陕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总书记要求,“加强对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
这是广西百色市城区景色(2018年11月28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广西是革命老区,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块红色土地上领导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建立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2017年4月21日在广西考察时,总书记动容地说:“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至十二月初,惨烈的湘江战役就发生在广西境内。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
2019年9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南考察。这是16日下午,习近平来到位于信阳市新县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鄂豫皖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创建的根据地之一,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2019年9月16日至18日,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前夕,总书记到河南考察,第一站就是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告慰革命英灵。
“吃水不忘掘井人。”总书记强调:“我们绝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绝不能忘记老区人民,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总书记要求:“要做好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工作,保障好老区群众生活,让革命烈士含笑九泉”,“要把先辈们的英雄故事讲给大家听,讲给年青一代听,激励人们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奋斗。”
今年是我们党成立一百周年。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根本原因是始终坚持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020年8月21日在安徽考察时,总书记再次鲜明强调人民的无穷力量:
鄂豫皖苏区能够“二十八年红旗不倒”、新四军能够在江淮大地同敌人奋战到底,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能够站住脚、扎下根,淮海战役能够势如破竹,百万雄师过大江能够气吞万里如虎,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同人民一条心、军民团结如一人。刘伯承同志曾讲:“我们所依靠的是人民,蒋介石所依靠的是碉堡”,“这就是二野在大别山战争胜利以及全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关键。”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这些牺牲和贡献永远镌刻在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我们要永远珍惜、永远铭记。